天幕下,众人听闻宋真宗前往泰山封禅的缘由后,现场瞬间陷入一片令人窒息的沉寂之中。
唐朝二凤殿下目光凝视着眼前的景象,突然间,一种庆幸之感涌上心头,他不禁感叹道:“幸好朕未曾在泰山封禅呀,如今看来,倒是个明智之举啊!”
与此同时,远在秦朝的始皇帝嬴政,则是气得火冒三丈。他瞪大双眼,怒不可遏地吼道:“朕万万没有料到,后世之人竟是如此不堪!什么样的货色都有资格登上泰山封禅?他到底是怎么好意思的呀!”
另一边,唐朝的高宗李治原本身体就虚弱多病,此刻目睹此情此景,更是气血攻心,险些一口鲜血喷涌而出。不是他这样的人也去封禅了,后世人会不会以为自己和他一样呀?
再看宋朝这边,赵光义原本正得意洋洋地向其兄赵匡胤炫耀自家子孙后代的能耐,然而当听完关于那个倒霉孩子的事迹后,他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张着嘴巴却再也发不出一丝声音。
他是做梦也没想到,他把宋朝治理成这样,还敢去泰山封禅,他咋好意思的呀?
此时,赵匡胤缓缓扭过头来,眼神犀利地盯着赵光义,冷冷地质问道:“这便是你口中所谓能干的儿子?朕何时曾知晓泰山封禅的门槛竟已降低到如此地步?不仅如此,竟然还胆敢伪造祥瑞之兆,朕尚且因自觉不够资格而羞于前往,他怎敢如此肆意妄为!”
赵光义胆战心惊地望着自己的兄长,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他太了解兄长的脾气了,此刻一见这架势,便心知肚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于是乎,他老老实实地趴在地上,摆出一副乖巧顺从的模样,心里默默祈祷着:“兄长啊兄长,您看我如此听话懂事,待会儿动手的时候可否稍微轻点呢?”
与此同时,远在明朝的朱元璋正仰首望向那神秘莫测的天幕。他的目光穿越时空,仿佛看到了曾经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辉煌场景。
然而,当他想到宋真宗时,不禁轻轻叹息一声,心中满是惋惜之情。若不是因为宋真宗那次泰山封禅之事,待自己一统华夏之后,必定也要登上泰山,完成这千古壮举。
可如今,自宋真宗以后,泰山的地位已然一落千丈,再无皇帝敢于踏足此地举行封禅大典,生怕被世人误解与宋真宗一般无二。
而那天幕之上,那些已经完成过泰山封禅的帝王们同样心情郁闷。他们并非不惧怕被人误认为像宋真宗那样,毕竟谁都不想背上这样的名声。
此时,这些帝王们纷纷在心中期盼起来:“哎呀!这天幕要是能够具备跨越时空的神奇功能该多好啊!真想立刻穿梭到那个时代,狠狠地将宋真宗暴揍一顿,以解心头之恨呐!”
“主播那个天幕中宋真宗的他的谥号为什么是真宗呀?”
【谥号“真宗”中的“真”字,其含义与宋真宗赵恒的个人兴趣和政治行为有关。宋真宗好玄学,他在位期间,热衷于道教活动,进行大规模的“天书”封祀运动,东封泰山、西祀后土,崇道封神,大造宫观祠庙,热衷于用“祥瑞”来粉饰太平。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弘扬道教,主持编定《大宋天宫宝藏》,道教神仙体系就是宋真宗执政时完全定型的。因此,庙号定为“真宗”。】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