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买梨膏,当然是好事。
可是关于定价方面,穆贞却有些犯了难。
一钱银子一罐,对于富人来说,算不得什么;可对于穷人,那不是个小数目。
看见穷人,穆贞有心要卖得便宜些;可这个价格要是传到富人耳朵里,人家心里自然是不舒服的。
凭啥呀?哦,他穷他还有理了?我有钱就得挨宰?
如果一视同仁,都照一钱银子,势必有些穷人就买不起。
而如果卖得便宜了,自己收入就会少很多。
此时的穆贞,还是有一颗热切盼望致富的心。
不过,现如今为了扩大梨膏的名声,还是卖得便宜些算了!
吃了梨膏的人,大部分咳嗽症状不约而同减轻了,有些更是痊愈。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的,就有更多的人,知道了穆贞的梨膏。
刘慎的意思是:靠这么今儿个你买一罐;明儿个他买一罐,有时候几天也卖不出一罐去;这样销量做不大;销量少了,想赚钱也赚不到。
不如索性和知名药铺合作,这样他和穆贞只要专管制作梨膏这一项就成,不必再操心销售的问题。
穆贞觉得刘慎说得挺有道理的,但关于售价便宜和贵的问题,她也想出了折衷的办法。
那就是把陶罐分成两种规格:稍大些的陶罐装得多,价钱卖得贵些;再用一种小的陶瓶,量少些,价钱也便宜。
这么一来有两个好处:咳嗽症状轻的,用小瓶就好了,不浪费,也少花了钱。
穆贞把自己的想法同刘慎说了,刘慎连连点头说:“这个主意不错,各取所需。”
“哎,慎哥,咱们的梨膏取个啥名字好呢?梨膏梨膏的叫着,是不是缺了点气势?”穆贞问刘慎。
刘慎想了想说:“梨虽是野生的,但颜色金黄,皮薄汁甜,就叫黄金梨吧!咱们用黄金梨制成的梨膏,何不就叫做金梨膏呢?”
穆贞把金梨膏三个字在嘴里翻来覆去地念了几遍,笑盈盈地说:“听着挺贵气的,就是金梨膏吧!”
俩人商量好了,带了几罐做好的金梨膏,去往京城寻找机会。
这一次,他们需要联络的是药铺。
先进了一家名气很大的老字号,叫做济世堂的。
掌柜的听完了刘慎和穆贞的叙述,不屑地笑了笑说:“良药苦口,从来没听说过药是甜的,还能治病。我们药铺治咳嗽的药方子多得是,开方的也是大名鼎鼎的郎中!如果你们随便捣腾出来的东西,都能治好咳嗽病,那要我们的老郎中做什么?又要我们这些药铺做什么呢?”
掌柜的一番话,说得刘慎沉了脸,穆贞据理力争说:“我们的东西确实有效,那些吃了的人,没有不夸好的,这就是铁证!”
“铁证?反正我是没听见谁吃了说好,也没亲眼见着谁吃了咳嗽治愈了的。梨能当药吃?真是笑话!什么梨膏?有药铺敢卖你们的梨膏,我姓马的马字倒着写!我说你们也别和我费嘴皮子了,我忙着呢,没空和你们闲扯!”
掌柜说完这话,懒得再看刘慎和穆贞一眼。
第一回就吃了个闭门羹,似乎有些出师不利的味道。
不过,这打击不到穆贞,她冲刘慎使了个眼色,率先走出了这家名为济世堂的药铺。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