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皇爷爷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
十五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
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
然皆文臣,有失偏颇,皇爷爷出身军伍又向来一言九鼎宗室诸王皆不敢违!
孤没有皇祖的经历和气魄,碍于辈分以后更不可能对诸位王叔的封国内政指手画脚,故而设此座位,招天下肱骨重臣以为决策。
凡天下事,涉及民生、财政以及风宪的,可由三位从六部九卿之中升任的内阁大臣与三位皇室宗亲先行讨论,在得出结果后,交由孤来裁判。
军机亦然,且文不干武事,武不涉内政。
若有藩王无道,在封国内横征暴敛、坏我朱家气运的,也可由三位宗室总理大臣提出封驳。
下旨申饬也好、改封他地也罢,甚至废封夺爵的也不是不可以。
姑且行之,姑且改之,此议孤已经提前报皇爷爷知晓,暂且试行。
若之后有任何不当之处,也可及时纠正,诸位且入座吧!”
今天来的人不全,当然了也有来的多的例如宗室,一下就来了六个。
勋贵、武将里边,常森、蓝彬还好说,了不起是代他父兄来的,蒋瓛和梅殷算怎么回事?
还有文臣呢,怎么一个都没叫?
见几人尚有些踟蹰,朱允熥笑笑没说话,一马当先坐到了长条桌的主位(就是那种经典的后世会议室里必备的椭圆形长条桌),示意众人:
“文左武右,宗室诸王以及世子坐孤的对面。锦衣卫列席武勋之后,等后面文臣的人选定了,翰林院那边也会出两个史官,负责书记,总的来说还是对等的。”
九为数之极,三个文臣三个武将再加三个宗室的架构是经过朱允熥深思熟虑的,人多了跟小朝会没什么区别,人浮于事浪费精力。
人少了,又未必能面面俱到,保证对中央各个职能机构以及地方的运作流程了熟于心,
文官三人分别掌民政、财政以及都察院;武官三人则是练兵、统兵以及军纪;宗王则是什么都可以管的万金油,保证皇家对整个明帝国的全盘掌握;翰林院史官除了记载这些人在会议上的一言一行,还可以在必要时提供文献查阅相当于内阁的顾问和秘书;锦衣卫纠察天下舆情以及军事密奏。
这样的一套班子体系,如果还不能保证大明皇帝大权独揽,统御天下,那这个皇帝或者说皇室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你的文武大臣、宗室勋戚、督察风宪、军事情报主官全都跟你离心离德,秦皇汉武来了也坐不住那个位置啊!
见朱允熥已然落座,朱权也当仁不让的一撩下摆坐到了他的对面,朱济熺朱高炽兄弟几个也对视一眼也只好挨着自己的王叔坐下。
勋贵里边虽然是以驸马都尉梅殷最年长,不过今天他是以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使的身份来的,因此只能坐在后排,蒋瓛跟他并坐。
紧挨着朱允熥右手边坐下的是蓝彬,按照设想今天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应该是凉国公、大将军蓝玉。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