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选官改革(二)(1/2)
如果把古代的八股解释成今天的“思哲”,各位是不是能够理解许多?
你有没有真才实学或许很重要,但你能不能将儒家奉为圭臬的三纲五常谨记在心,对皇帝、对掌控了国家权力、资源分配的大臣们更重要。
毕竟人才是可以培养的嘛!
可要是一不小心选了个思想意志不坚定、对君王不够忠诚,对圣人之学不够虔诚的家伙混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并有渐渐扩大不能止之势,那“董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历代前贤继承并发扬的“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岂不是毁于一旦?
此事也只有“朱屠夫”这个出身草莽的皇帝才看不明白,实际上他们成功了,从宣德时期开始,皇帝上不上朝影响大臣们治理天下了吗?
抿了抿嘴,朱允熥也不得不笑着解释:
“诸位大臣多虑也!孤的意思是,先从吏部选官开始,按照士子们的爱好、特长加以分门别类,有目的的栓选后备官员!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堂而皇之走进承天门,让皇帝钦点为天子门生的天之骄子,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呢?
都道点翰林清贵、风宪官荣耀!
可朝廷每三年开科一次,每次只需要那么一些翰林、御史,剩下的多是六部观政一年后,继续下方地方。
孤的意思是,不妨在众位学子桂榜折枝后,等待遴选时,按照他们的特长、喜好再加一次考试。
比方说某个世子天生力大无穷、每箭必中。
那不妨推荐他参加武举,前往军中担任五军司马、粮草书记一职,功成后,再往兵部任职。”
说到这里,朱允熥先是朝老朱歉意的笑笑,然后重新开口:
“宋时有枢密院,可以辅佐皇帝管理军事。但往往其中任官并不通军事,甚至还有排挤唯一一任武将担任枢密使的笑话!
本朝若想不重蹈覆辙,任选一批有从军经历、知兵事的文官掌管大方向的作战计划,调配粮草和军队,修建堡垒,负责低级军官的任免考核,已经是当务之急。
此外还有天生如宋慈一般愿为民请命的热血之士,可以教导刑法,派往刑部、地方按察司任职。
通史以及穷首皓经者,着翰林院修书。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