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朱文羽 > 第二十四章 王府刺客(6)

第二十四章 王府刺客(6)

    第二十四章 王府刺客(6)(1/2)

    便在朱文羽等人正是酒酣席热之际,燕王府中的燕王却是有些坐立不安。

    前日接到皇上密旨,说魏国公徐达身染重疾,朝廷会下旨给徐达令其回京将养背疾,北疆防务之责暂由燕王负责,令其“统领大军,细加整顿官兵”,密切注意蒙古大军动向,组织官兵积极防御,通篇都只字未提上次他呈上的密折,只不过燕王将密旨翻来覆去地仔细咀嚼研读,总觉得这“细加整顿官兵”六字似乎含义深远,意犹未尽,为何要整顿?整顿什么?又如何整顿?一个接一个疑问在朱棣脑子里滴溜溜地打转,这是否就暗示朝廷已接受他上次的奏折,已对徐达有所防范?此次徐达背疾,据说也并不沉重,虽在魏园休养不出,却依旧每日处理军务,丝毫都未耽搁,而且眼下蒙古大军蠢蠢欲动,正在这节骨眼上,可以说就算徐达什么事都干不了,只要他躺在魏园之中,蒙古鞑子便绝不敢轻举妄动,朝廷却为何要令统兵如神鞑子闻风丧胆的大帅徐达回京养病,而将几十万大军的军权交给自己?又令他对徐达的大军“细加整顿”?是否表示朝廷怀疑官兵眼中只有徐达而无大明朝廷,怕他们跟随徐达谋反?若真如此,自己又该如何整顿?那些身经百战一个个凶神恶煞的将军总兵会不会听他的调遣?若是不听,自己又该怎么安抚并暗作安排,将大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棣又进一步深思,如今是皇太子朱标监国,虽是自己的大哥,但似乎对自己已隐隐有些不满,大约是因他太过精明强干,朝廷中好评不少,又得父皇朱元璋多次赞赏,大哥起了戒心,怕自己夺他的皇位,比如说前一阵子就将自己相交甚好的两个二品大员调离了吏部,派到工部去了,虽是升了半级,却是闲职。这事虽不大,但朱棣却总觉得有一种危机,隐隐似乎看到大哥瞪大眼睛冷冷盯着自己的目光。天地良心,自己身为皇四子,除了太子还有两个哥哥,哪会起心去和大哥争什么皇位?大明开国不久,乃是父皇浴血打下的江山,他朱棣只想好好辅佐父皇治理好大明朝廷,若是以后父皇殡天,他便辅佐新皇,为百姓谋福,哪有半分争权夺位之心?可笑那些小人如何会这么想自己,我朱棣堂堂七尺男儿,这帮小人如此看我简直是污了我的清名。不过话说回来,阎王好挡小鬼难缠,这帮小人在皇太子和父皇那儿说词嚼舌头,天长日久保不定哪天得逞,皇太子或是父皇一个糊涂把自己当成祸患除掉,我朱棣可就死得太冤了。如今父皇将徐达召回京城,将北疆几十万大军交在自己手上,如果能好好整顿,换上亲信干将,变成自己的子弟兵,凭这几十万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任何人想动自己都得好好琢磨一下,就算皇太子也不敢随便把自己当成面团一样捏来捏去,以前大哥将自己的人这么说调就调,随意摆布,不就是看自己手中无兵,势单力薄,连个带兵的二品大臣也不如,闹腾也闹腾不出个什么名堂来吗?若是有几十万大军在手,天下还有谁敢小觑我燕王朱棣?

    想到此,朱棣不禁有些热血沸腾,此时已是十月,北平城地处燕山,已入秋凉,朱棣推开书房的窗户,一阵秋风袭来,顿觉一阵神清气爽。“明日就去魏园!”

    想到此,朱棣叫了一声:“来人!”

    一个专门在书房伺候的下人跑了过来,这个下人是燕王精心挑选的,是个哑巴,而且也不识字,为的便是避人耳目,他管了锦衣卫两三年,深知这些人无孔不入,自己通过锦衣卫掌握了不少大臣的痛脚把柄,但谁又知道会不会别人也这么算计他派人到他府上来?还是小心些为妙,有一回在街上正好碰上一个卖孩儿为奴的,是个哑巴,当时心念一转,正好收到书房中作下人,看不懂文书也不会写字,又说不出话,什么消息都露不出去。至于朱文羽,不知为什么,虽然他内心中实在看不惯朱文羽那副漫不经心吊儿啷当的习气,但却一点不怕朱文羽泄出什么机密去,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居然就那么放心让这个小痞子晚上睡在自己书房之中,也许是因为他一眼就看出来这个人根本就不把这权势当一回事,不会去巴结什么人打击什么人,不会随便联合别人来暗算和对付自己吧?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热门推荐
许浪 练武十年,我成了仙界大佬 元稚萧纵 言简情深 阿蕾芙卡冰羽 沈凝周睿 沈宁音沈儋 江枝陆勗 林小柔 绝品医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