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弃武从文会饱受赞扬,而一个人弃文从……
无论他从什么,都会被批判无不务正业。
发生在账房学堂门前的事情眨眼间传遍宁江,更是顺着宁江向四面八方传递,无数文人都参与其中,酒楼茶馆甚至青楼都能听到文人墨客对此事争论评判,更因此事催生了无数文章。
刚开始还有人同情高进,认为其孝心可嘉,可是很快,读书人就众口一词的批判起了高进意志薄弱,心志不坚,隔三差五就有人跑到高进门前张贴骂人的文章,甚至破口大骂。
不过,高进并没有动摇,而是坚定地放弃了读书科举的路,每天都抱着一堆木匠、账房、航海、纺织等杂七杂八的书籍品读、研习。
叶家的杂学学堂还没开办,高进只能自学,不过萧战已经给他找了一份差事,那就是誊写书籍。
萧战从天工城回来的时候,带了很多公输家珍藏的书籍,后面还有几百箱子书籍正在路上走着。
萧战从其中挑选了几本木匠方面入门的基本功,让高进先抄写几本,用作木匠学堂的课本。
抄书一来可以让高进赚取生活费,奉养老母亲,二来也可以加深对木匠知识的印象,夯实基础。
因为吊打书生的事情,叶家开办的账房学堂一炮走红,连带的其他学堂也都火了起来,短短三天就有几百号人报名。
穷苦人家没那么多心思,不求金榜题名什么的,能学一门吃饭的手艺,挣钱养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就行了。
叶家开办的账房学堂、木匠学堂、船舶学堂、纺织学堂、厨师学堂之类的,正中穷苦人家的下怀。
以往想要拜师学艺根本没门路,就算找着一个肯教本事的,也得三年敬茶,十年白工,把师父伺候好了教几句,伺候不好还得挨巴掌挨棍子。
心眼好的师父咽气前还会把压箱手艺传给弟子,心眼坏的师父宁可把绝活带进棺材里也不愿意传给弟子,其结果就是徒弟荒废一辈子,什么真本事也没学到。
一句话说白了,这年月学手艺太难了,甚至比读书考科举还难。
叶家这一连串学堂的出现正是时候,毕竟是免费的,就算学不到真本事也能随时走人不是。
最重要的,叶家名下有大船行、南北杂货这两处产业,只要学好了,不愁没地方干活。
与叶家学院人头攒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江县的县学。
弃文从艺的不止高进一人,消息传开之后,又有十几个学生也辞别县学,放弃科举之路,改为从工、从商,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精神恍惚的状况。
县学里教书的老夫子气得胡子都歪了,这股歪风邪气继续下去,县学里还有人么,就算有,这些人还会好好读书么?到了那时候,岂不是自己这个夫子教书不行,育人无能?
不行,这锅老夫不背。
于是,老夫子修书一封,直接告到了东海郡学政那里。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