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学政的话,在座的宾客们纷纷变了脸色,随即匆匆起身告辞。
没错,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科举是清流世家的命根子,祖坟都可以被刨,但这个命根子谁也不能动。
前朝时候,宰相提出改革科举,皇帝也被宰相说服,决意支持变法。
结果呢,全天下的清流世家联手反对,尤其是江南的清流世家,反抗的最为强硬也最为激烈,导致鱼米之乡的江南富地只上缴皇粮十担,税银五钱。
前朝皇帝被逼无奈,只能停止了变法,变法派上到宰相下到地方官吏全都贬官、流放,永不录用。
如果说上一次清流世家们对变法还心存迷茫、恐惧的话,这一次,大家经过了初始的惊慌后都变得坦然,甚至期待。
这可是与朝中大佬扳手腕的时刻,是证明清流世家底蕴和影响的舞台,如果能在这个时候露露脸,自己的家族绝对会取得无与伦比的声望,家族在清流的地位也会水涨船高。
是以,各个家主到家之后就开始写信。
不仅自己写,还发动自己的妻妾子女等一起写信,收信人也都是七大姑八大姨之流。
能成为清流世家的,都是诗书传家,耕读立世的,读书做官就是他们唯一的追求。
所以,每一家都有大量的亲朋好友在官场,而且儿女婚嫁时也都是以清流世家为首选,如此世代联姻,基本上大半个江南的清流世家都沾亲带故了。
一群家丁、护院身上系着包袱,牵着两匹甚至三匹快马连夜出城。
随着一封封书信送到周边郡县,又有无数家丁、护院骑着快马向周边扩散,更有飞鸽传书等等。
只是短短一天时间,消息就传遍青州、扬州、苏州、庐州,第二天就已经传遍大江南北,第三天时,巴蜀、塞外、南越等地也都知道了宁江叶家。
从宁江各大家族传书开始,就有外地清流世家向宁江汇聚。
初始时学政大人还稳坐钓鱼台,等着那些宾客过来拜见,渐渐地,学政大人都得出门迎接,再然后学政大人还得点头哈腰。
宁江县县令此时就是热锅上的蚂蚁。
本来就不想掺和这件事,哪知道学政大人反应过度,直接搬来了这么多助拳的,有这么多大佬你早说嘛,说了我就不帮叶家了。
县令明白,学政那边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了,摆出这么大的阵仗,要是不把自己往死里整,学政他们脸往哪搁啊。
不过,县令还是不想坐以待毙,既然学政那边不会放过自己,就去叶家碰碰运气吧,就算救不了自己,至少能动用手上的资源安置一下家属。
进到叶家,县令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在池塘边喂鱼的萧战。
“叶家姑爷,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有心思干这些?”
看到县令,萧战连忙收起小桶,还用盖子盖上。
这都是自己特制的鱼食,使用仙灵之气催生蔬果,果肉菜叶给家里人实用,剩余的果皮果核菜根堆肥养蚯蚓,再把滋养得肥肥壮壮的蚯蚓喂鱼。
如果让县令看到这些手指头粗细,跟泥鳅黄鳝一样的蚯蚓,肯定会吓出个好歹来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