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郑爱民 > 第7章 很常见的事

第7章 很常见的事

    如今贾家仍旧过着相对体面的生活,有一台缝纫机意味着什么?此外许多人也都知晓贾张氏拥有一枚黄金戒指的事实。至于贾东旭找了一个乡下来的媳妇儿,这点似乎也没引起什么 ** 澜。如今城市与乡村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了;许多情况下,拥有农村户籍甚至被视作更有利。例如,这也是贾张氏坚持让秦淮茹和她的儿子们依然保留农村户籍的原因所在。根据规定,孩子的户籍要跟随母亲的籍贯,因此棒梗同样也被归在农村户头下。

    即使如此认为农村户口不如城市户口的秦淮茹也没打算改换自己及其家人的城市身份。因为要将城市居民转化为农民的身份其实更加棘手且繁琐。

    ……自从接收了大量的缝补小任务之后,郑大妈也变得更加忙碌起来。得益于街道办的支持,郑大妈每个月赚得足够支撑起自身及郑爱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如果要偶尔改善生活质量或者增添衣物等花费,那靠打零工所获报酬显然还是不够的。然而对于郑大妈而言她早已接受现状,只要温饱无虞,生活再拮据一些她也能过得。

    面对种种困厄郑大妈仍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另外只要还居住在院子里总会有邻里伸出援手帮忙一下。即便是平时十分节俭讲究的王阿姨今日也赠送了两个窝头过来;许妈同样带来了几个掺和面粉做成的馍。

    但是说到底在当下大家的日子都不富裕所以援助自然也有所限制。而拥有较好家境却没有给予相应帮助的就是这个院内的贾家了。

    屋内灯光柔和,郑大妈正在用心进行缝制工作。戴上顶针后的她在灯下的模样,让人不禁称赞手艺精湛,其手工成品丝毫不亚于利用现代缝纫设备做出来的东西。院落里面可能再无其他人拥有这样优秀的缝纫技艺了。

    擅长制作精美的针线工艺品意味着维持生活会变得较为简便些。忙于补衣服同时还要照看郑爱民的日常,使得郑大妈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精力再去管教家中的那位年迈老人。老人家尽管没把心中怨气表达出来,但可以想象她的不满已经积累至某个阶段了。如若长此以往的话,那位老太太恐怕也不再愿意继续让郑大妈领着孙子住进她的屋子里了吧?

    对这件事的看法郑爱民也更倾向于离开这个“鸡飞狗跳”的环境。不过话说回来搬迁到其它庭院是否会带来更多的好处呢?这一点实在无法轻易做出判断。比如南锣鼓巷中的95号小巷尽管充满挑战,但在其他街区是否就会轻松很多了?很可能实际情况还会更加困难。当然也有可能搬到其他地方后比目前这个院子的生活更为舒适安逸一些。

    不过,现在的郑爱民确实没有选择的余地。

    郑爱民的针线活做得既快又好,只用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从街道办接来的零活。这次她可以拿到几千块钱。不过按照三年后的价值来看,这些钱也就值几分钱而已。别看数目不大,但是在物价很低的那个时代,这几毛钱已经能买不少东西了!

    在那时候,只要有钞票,就能购买所需的东西——当然是在货源充足的前提下。因为资源紧缺,即便有钱也未必能够买得到货物是很常见的事。

    举个例子,如果想要买到些鸡蛋,往往天还没亮就得去菜市场排队,还不一定能买得到;即便是简单的采购猪肉,因为想要少些肥肉都会与人争执不休。

    完成零工后,郑大妈便将成品送到街道办。

    出来时,感受到口袋中增加了数千元钞票,郑大妈的笑脸也多了些明媚。

    第二天,街道办依然有火柴盒的包装工作等着她做。要是每天能收入这几千块,那么一个月就能积累十万元之多!她与郑爱民的每月伙食费,只需大约五万元就已足够,但这样的预算仅仅确保孩子的营养,她自己是很难吃饱。如要保证母女两人皆有充足口粮,那么每月恐怕十万元都不足够开销。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热门推荐
李长生白芷 重生92,这破厂长我不做了 北境战尊 侯爷的一品嫡妃 元辰命运、女娲 重生七零小俏媳:腹黑军官拿命宠 蓝愿蓝景仪 寒爷的心尖尖她总想逃 深藏温柔 刚要领证被老板劫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