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泉城府周边农田降价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无非是这么几条。
首先第一条就是因为泉城府大搞建设的原因,吸纳了太多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
而务工赚的钱,又比苦哈哈的种地强太多了。
所以自然许多佃农、贫农干脆就直接放弃种地,进城了。
甚至,许多做不了重体力活的人,没办法种地的人进城以后也能干些活赚钱。
比如妇女,她们可以去那些工地给工人做饭,或者是浆洗衣服之类的。
还有些活泛的,干脆在泉城府做些小买卖之类的都在农村种地强。
泉城府由于涌入了大量的人口,对服务业的需求也是激增。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地主们几乎就要直接抓狂了。
自己手里握着这么多土地,却根本租不出去了。
没有人租地来种,那地主的土地根本就无法变现,久而久之他们也受不了。
不过有一些聪明的地主,也是敏锐的嗅到也“资本时代”的来临。
所以其中不乏有魄力的人,干脆直接把土地变卖。
他们用卖地得来的钱,在泉城府、在泉城新城买房子、买门面、买商业地皮等。
还有一些就投资进入一些制造业中去了。
泉城这里的陶瓷和丝绸行业异常发达,由于有海外贸易托底。
每年无论产出多少这些产品,都会被吞得一干二净。
所以大量的钱财都投入到了这两个行业之中。
知府张知秋对于这种情况,现在其实也是挺头疼的。
他倒不是怕泉城府这里因为少人种地而缺了粮食,怕到时再闹出饥荒来。
大乾的南方,就有好几个小国、属国,他们那里盛产稻米。
以泉城这里的运力,只要在短时间内运回十向个大船的稻米,就足够养活泉城的人民了。
更不要说张知秋针对航运业最近颁布了一项新的政令:
所有超过一定吨位的大船,在回航时必须从海外运输回来一定数量的稻米,用来作为所缴纳税赋的一部分。
这个也是张知秋在听取了尹默的建议后,打算从平时就做好备战备荒的准备而实施的政令。
张知秋现在发愁的是,这么多农民放弃农业,如果被上面的吏部查知了,这算是一个政绩上的污点。
这时候,又是尹默给他出了个好主意。
于是,在张知府英明睿智的决策之下,大乾帝国的第一所劳改农场诞生了。
泉城府这里由于涌入的人口越来越多,难免泥沙俱下。
除了淳朴善良的百姓之外,也免不了有地痞无赖、流氓扒手、阿猫阿狗之类的一起混了进来。
这些人和那些江洋大盗之类的还不太一样,他们一般做的事,可能根本够不上入刑的。
但是他们又是经常屡犯,抓不胜抓;整治他们,还不够执法成本的。
然而尹默出的这个主意,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办法。
地主老财们不是地租不出去了吗?正好官府趁着地价低,掏钱把这些田地全买下来,这些地就变成了官田。
在积攒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之后,张知秋找上了驻扎在泉城这里的泉城守备统领,算是把军队势力也引入到了这个利益格局中来。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