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过去了一个多月。轧钢厂的广播栏贴上了一则通知:三天后准备工级考试。希望所有参加的同志们做好准备。
李文才家的老二李元天是1959年10月出生的,现在已经快三岁了。老大也已经四岁多了,两个小家伙都是虎头虎脑的模样十分可爱。
如今,苏云也恢复上班了。李文才家两个孩子加上大哥的孩子,白天都是由李母在家里带着。这三个小家伙活泼的小家伙,可把李母高兴坏了。
可惜的是,李文娟已经二十岁了,居然还没有谈对象。这个事让李母和李父有些发愁,他们没事就念叨着李文娟。
李母常常拉着李文娟说:“娟儿啊,你也不小了,该找个对象了。你看咱院里跟你差不多大的姑娘,好多都有对象了。”
李文娟总是说:“妈,急啥呀,我还不想找呢。”
李父则在一旁叹气:“这丫头,也不知道咋想的。”
晚上,李文才回到四合院。他带着两个孩子在院里慢悠悠地溜达着。
看到阎埠贵推着车,还带着鱼竿,出来便和阎埠贵打招呼:“三大爷还要去钓鱼啊。”
阎埠贵看到李文才,眼睛一亮:“文才啊,好久没见你钓鱼了。要不要去什刹海钓鱼?咱们比一比。”
李文才一听。他确实好长时间没有去钓鱼了,便说道:“行啊,三大爷,不过你得分我点蚯蚓。”
李文才把孩子交给苏云,自己则推着车,拿着那根自制的竹竿鱼竿走了出来。此时,阎埠贵也推着车,在院子门口等着他。
两人骑着车,一路说说笑笑地来到了什刹海。此时已经快下午6点了。他们看了眼周围,发现河边已经有不少人在钓鱼了,其中中老年居多。
李文才和阎埠贵找了个地方停好车,然后开始准备钓鱼。李文才笑着对阎埠贵说:“三大爷,今天可得好好钓,看咱俩谁钓的多。”
阎埠贵哼了一声:“你得小心点,我这钓鱼技术也不差。”
李文才和阎埠贵要了几条蚯蚓,这可把阎埠贵心疼坏了,他嘟囔着:“文才啊,你可省着点用。”
李文才哈哈大笑:“三大爷,你也太小气了吧。”
他们随便找了一个人少空旷的位置,勾住一段蚯蚓,开始专心钓鱼。过了十几分钟,李文才感觉手上的鱼竿有动静,便往上一拉。
“嚯。” 李文才轻叹了一声,这鱼的力气可不小,没拉起来。他赶紧开始和鱼拉扯起来。
阎埠贵看到李文才的动作,羡慕地说:“文才,你这钓鱼技术真不错,这么快就上鱼了。”
李文才一边溜鱼一边回道:“运气好罢了。”
经过一番较量,又过了几分钟,一条三斤多的鱼被李文才从水里拉了出来。
“文才啊,这鱼得三斤多了。真不错啊。” 阎埠贵露出羡慕的目光。心里暗暗较劲,一定要钓一条比李文才更大的鱼。
几分钟后,李文才一拉,又吊上了来一条5两左右的鲫鱼。
李文才看着这鲫鱼,便对着阎埠贵调笑着说:“三大爷,你行不行啊,别空军回去了。”
阎埠贵看着李文才那得意的样子,气得想给他一拳:“咱是读书人,不和他一般见识。”
又过了十多分钟,阎埠贵感觉秸秆有些下沉,他心中一喜,赶紧拉动鱼竿。过了几分钟,一条鱼被吊了上来。阎埠贵笑的合不拢嘴:“文才啊,这鱼得有二斤了吧。今天真没白来。”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