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山窝里的水泥厂(1/2)
华夏科技的出发点永远都是双赢。这次提出这个复杂的付款方案,出发点也同样是为了帮财政分担压力。而同时对华夏科技来说,除了能让这个项目顺利成型,也还有其他的好处。
按照胡杨的想法,华夏科技未来会在丹东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建设和发展。其中一定会涉及租用土地还有税费之类,需要华夏科技向政府支付的费用。
这部分就可以从工程款中按照比例抵扣。当然,抵扣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税费的计算和抵扣是很复杂的,是需要财务专业人士进行缜密的计算。
李爱国最近两天就在做这件事。
实际上项凌江这次到沈阳,把丹东所有的账目和票据存证都带了过来。作为华夏科技的新任财务总监。这些都是李爱国必须要熟悉了解的东西。
按照胡杨的要求,项凌江和赵小白带来所有记录。包括那些去江对面训练而产生费用,也全都毫无隐瞒的带了过来。
首先,作为胡杨钦点的财务总监,他应该了解全公司的所有账目。这是胡杨应该给予他的信任和权利。
其次,以胡杨对李爱国的了解。就算藏起来也可能没有用。同样属于妖孽级的这位李爱国对数字天生就敏感。只要是有资金流动,想要在他眼皮底下玩花样,成功的可能性真的不大。与其被他自己发现,还不如直接拿出来。
最后,胡杨这也算是对李爱国的一次考验。胡杨很贪心。这样一个数字天才,如果仅仅是华夏科技明面上的财务总监,那胡杨多少会感觉有些可惜,没有物尽其用。
胡杨更想有的是一个可以并肩作战,可以认同他们共同思想的战友。胡杨认为这个概率还是挺大的。
毕竟,妖孽不是常人。妖孽应该更容易理解妖孽。
组合支付方式对于政府一方的好处是明显。而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件事并没有前例可循。即便整个班子都非常认同这个方案。
但创新这个词对不体制内管理者来说,大多数人情况下是与风险连在一起。
在体制内众多默契之中“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绝对是得到最多认同的一条。
“明哲保身”这个词对体制里的人来说,不说是金科玉律也每个人都绷着的一根弦。有功最好,没功也行,但过绝对不能有。
做出任何改变都是有风险的,这就与明哲保身的理念产生了冲突。哪怕这明显就是件好事,但如果不能全都套进现在政策和规定之中,他们就是会犹豫再犹豫。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