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亲爱的达瓦里氏 > 第0章 番外:关于蝙蝠侠的讨论

第0章 番外:关于蝙蝠侠的讨论

    第0章 番外:关于蝙蝠侠的讨论(1/2)

    大过年的,就让咱们聊点轻松的话题,今天不更章节内容。发个番外。

    关于蝙蝠侠的人物塑造,我参考了很多的资料和文章。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以下这段。

    纵然百年电影史塑造了各式各样的英雄形象,但鲜有电影能严肃探讨英雄的立体面。

    真正一流的角色,不忌讳被抖出些黑料甚至阶段性的黑化,因为编剧不是简单地罗列TA的优点和缺点,而是把TA放在同样一流的文本中,让TA受制于故事的前因,承担故事的后果。

    该法则可谓是剧情电影的金科玉律,放之四海皆准,漫改电影更无例外。

    为何当年众望所归的《超人归来》屡受诟病,因为超人在故事里没有受制,没有承担,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他就是去做前几代里该做的事情而已,所以这种老派电影到现在仍不革新的话,就显得无比寡淡。

    《钢铁侠》为何制造了如此大的惊喜,因为编剧让托尼·斯塔克的性格让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决定了人物的动机和故事的走向,而不是用情节来牵着托尼走。

    动机和代价,是剧情电影征服观众的不二法门。

    所以,在分析《蝙蝠侠:黑暗骑士》前,有必要把催生出本片的动机,也就是前作《蝙蝠侠:侠影之谜》先讲清楚。

    作为一部超英片,《侠影之谜》的时间跨度之大,囊括了布鲁斯·韦恩的少年、青年、壮年,内容庞杂,还要体现韦恩思想转变。在各个方面都巨细无遗的情况下还能保证较高的观赏性,可见诺兰导演功力之深厚。

    不过限于题材,本片并没有提出什么深刻命题,所强调的正义也是我们烂熟于心的。

    其可贵之处在于它为我们埋下了一粒种子:蝙蝠侠为什么不主观的杀人?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的道德底线?

    以往的四部蝙蝠侠电影(两部蒂姆·伯顿+两部乔·舒马赫)从未在这上面给予答案。

    这也是为什么诺兰的《侠影之谜》能够在新世纪成功的原因,因为它成功回答了这个“动机”——蝙蝠侠首先不是蝙蝠侠,是布鲁斯·韦恩。

    身为一个人,年纪幼小的韦恩目睹双亲被强盗枪杀,当时的他心里只有恐惧和憎恨。长大后的他很勇,单刀赴会直面哥谭市黑社会老大,却被侮辱得狗血淋头,终于明白:害死双亲的不仅仅是那两颗子弹,也不仅仅是开枪的凶手,而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

    于是,他做了一个特有种的决定:隐姓埋名,加入黑社会。一方面切身体会当一个恶人到底是什么感觉(使他看待善恶更透彻),一方面苦修对外搏击、对内修心之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当他修炼归来,回到哥谭市,看到市民仍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深知自己亿万富翁的身份或许可以让穷人有所温饱,却无法给予他们希望。一个人再厉害,其作为终究是有限的,哥谭市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图腾,一个希望。

    从此,蝙蝠侠诞生。

    回到韦恩的练级时期,在影子军团要他杀死一个罪犯时,他不杀生的理由是:“这使我们有别于敌人”。

    尽管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但或多或少告诉我们,韦恩的初级目标,是为了避免他父母的悲剧再次重演;他的终极目标,是建立起一套公正的法律体系,用光明的宣判代替私人的制裁,哪怕是行侠仗义的蝙蝠侠。

    《侠影之谜》很好的达成了初级目标。但是对于诺兰来说,这距离他心目中的那个蝙蝠侠还是差的远。

    毕竟,蝙蝠侠的光明属性在于动机,而黑暗属性在于代价,所以诺兰把探讨代价的重任移交到了三年后的《黑暗骑士》。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热门推荐
北音 杨瑞 杜编李向阳 李明同刘一菲 大魏毒士 温融厉政霆 大家还没毕业,打工的你成了武道神话 李如意李黑子 娱乐:缺德发疯后,我嘎嘎乱杀 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