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一江芙蓉半江月 > 第六十五章 厂里来的新工人

第六十五章 厂里来的新工人

    第六十五章 厂里来的新工人(1/2)

    “杜甫草堂”省城的人又叫它“草堂寺”,位于城西浣花溪边,出了西门,顺着浣花溪再往西走几里地就到了。据说杜甫当年在蜀中时穷困潦倒,全靠友人的资助,才在此搭建了几间草屋居住,杜甫在此居住期间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为著名。杜甫居住的草堂在他离开成都之后便被倾毁了,现今人们看到的草堂,是五代前蜀诗人韦庄重新修葺的,后来又在明弘治和清嘉庆这两个时期加以翻修。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草堂寺”与纪念杜甫的“工部祠”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只是两者并连相通,“杜甫草堂”的南大门,原本是草堂寺的山门。“杜甫草堂”的西大门才是纪念杜甫的工部祠大门。草堂寺其实是杜甫草堂的东邻,原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东晋,与省城的文殊院、昭觉寺、宝光禅寺并称“四大精蓝”。当年香火极其兴旺,只是现在省城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还以为“草堂寺”就是“杜甫草堂”。

    沿着溪水,顺着一条不太规整的土路,在一片绿树掩映下,远远就能看见“草堂寺”里的“万佛楼”,这可是省城的著名景点,素来东有崇丽阁,西有万佛楼之说。

    玉梅和刘大姐一路走来,梧桐掩映的林荫道旁就是纪念杜甫的“杜甫草堂”,红色围墙蜿蜒前行,满园子翠绿竹子不甘寂寞,从墙头越出来,清风徐来,枝叶就飒飒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更衬出这条路的静谧。走过大门前,玉梅认得大门上的匾额写着的“草堂”两个字,只是她并不知道这是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所书。

    玉梅咂舌道:“原来红旗工艺品厂就在这里啊,这儿的景色可真美。”

    “是啊,其实我挺喜欢省城的,风景很漂亮,饮食也可口,气候还温润。虽然我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不长,但真觉得这是一座生活惬意的城市,如果不是你秦大哥因为工作原因要调回去,我倒是情愿在这里生活下去。”刘大姐看着道路两侧的风景感慨道。

    一转弯,离草堂的东墙不远,是一座青砖砌成的大院,院门口的一侧挂着“锦江市红旗工艺品厂”的牌子。

    走进院子,大院的门卫拦住她们,问明来意,抬手给她们指了厂长办公室的位置,就让她们进去了。

    院子里是一排排的青砖大瓦房,里面传来一阵阵“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想必那里就是生产车间了。靠西墙的一排房子静悄悄的,门口挂着一个个刷了白漆的木制招牌,上面用黑字写着“厂长办公室”、“书记办公室”、“财务室”等等,那里就是厂里的办公区。

    张玉梅跟在刘大姐的身后,边走边偷偷打量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想着要是自己真能留在这里上班就好了。

    推开虚掩着的厂长办公室,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精干得的中年人。听见开门声,他抬头看了一眼,眼色很和善。看见刘大姐,他笑着站起身来,走到门口伸手握住刘大姐的手使劲摇了摇:“大姐,你怎么来了?”

    刘大姐一指身后的玉梅,“我这不是亲自给你送人来了嘛。”

    陈广辉厂长上下打量了一下玉梅,满意地点点头,“大姐快请坐,小姑娘你也坐。”然后转身从柜子上取了两个茶杯,倒了些水涮了涮,又重新倒满开水放在两人面前,“没啥招待的,厂子才建立起来,忙得不可开交,连茶叶都还没来得及买,只有清水一杯,别见怪。”

    “陈政委,哦,现在应该叫你陈厂长了。”刘大姐一本正经地说道。

    “大姐,你这就见外了,还跟以前一样叫我老陈。对了,这就是老秦电话里说的那个姑娘?”

    “嗯,她叫张玉梅,在我们家干了半年了,人呢老实本分,还很勤快,没啥心眼,跟张白纸似的,多好的小姑娘啊。要不是老秦这回要调到青岛去,我才舍不得把她往你这里送呢。”

    “那我还要多谢大姐了,现在工厂才建成,正需要招收一批学工充实生产一线,你能给我送好苗子来,说不得,改天请你和老秦吃饭。”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热门推荐
季盈春 四合院之重生逍遥人生 林阳 不是吧,多年不见,你都成神了 HP铂金少爷的修仙夫人 远离男主后被五个大佬哥哥团宠了 被逼换亲,我从贫民窟到一品诰命 江一饮顾淮廷 开局我藏身在精神病院 植物人总裁别装了!夫人已孕吐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