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也曾说过吗,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可见,民生才是一个朝代稳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像方才你们所说,江南水患,朝廷需要靠那些文科入仕的官员们来制定出解决方案,可是落实到地方具体分配操作的大部分都是杂科出仕的县官。若他们的学问不过关,分配到百姓手中必然会不尽如人意,这样就远离了最开始的计划,最后很有可能灾也赈灾了,但是百姓心中依然怨声载道。”
看着他停下话碴,不等他坐下,柳浩就接着问:“你也说了,是那些人学问不过关,以文科入仕官员派到地方上,未必不能做成这些事情。上面的人做好决策,底下的人负责执行。若决策出了问题,执行力就算再强又有什么用?”
“此言差矣。有句话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上面的决策出现问题才是真正考验这些杂科入世的地方官的能力的时候。众所周知,杂科科举考察的内容涵盖天文、地理、风俗、人情、风土习惯等等。还拿江南水患赈灾来说,一个合格的县官应该充分的了解当地的水文情况,这样即便是上边下达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命令时,他也可以及时做出纠正,事后再补上相应的折子说明。”
忽然,柳钰猛的停了下来,她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有些超前,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往下说。在这个皇权至上的社会,很多事情一旦说出来,那就是杀头之罪。
她这一停顿,不少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读史书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只是那些不受君命的将领,最终能得善终的却也寥寥无几。
不管是什么立场,一时之间,那些人看着柳钰的目光都有些可惜。顶着小三元的名头,将来的前途怎么也不会差到哪去,只是如今这样的话一旦传出,恐怕他的仕途就到头了。
就在现场陷入一片诡异的沉默时,宋箫的笑声显得格外突兀。
“好好好,这么多年以来,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直率的小子。你就是柳钰吧,杂科小三元的名头可不小呀。”
柳钰知道他是在帮自己缓和,连忙冲着宋箫行了一礼道:“是,学生柳钰见过院长。刚才一时激动,说出了一些不合适的话,还请院长见谅。”
宋箫却不以为意,他说的这些在很多地方都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事情。只是下面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把事情处理的很完美,上面的那些也就没有理由去追究。毕竟皇上要的是解决问题,就算他们告到御前,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看着臣子并不一心,起初皇帝还觉得很是放心。只是长久以往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留在京中那些重要部门的人,出方案时越来越天马行空。很多时候,对实际执行并不起任何的引导作用,反而是把问题直接甩给了地方官员。
而这两类人之间更是泾渭分明,就像世家与寒门官员之间从来就互相看不顺眼一样。时不时的在执行的时候,他们还会互相使绊子,这也是让当今皇上十分头疼的一件事。
要说起来,这样的习惯已经延续了多年,只是到了这一代情况尤为严重。这才有了他创办文安书院一事。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