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乃是河内名将叶司马!
就算猛一见涌出来的太行山贼居然多达五六千众,有那么一刻心虚腿软之下,司马大人却依然脸色如常。
河内军的布阵,还算齐整。
方信这一曲两百正兵,乃是四个五十人的步卒队,合成两个一百人的屯,其中细分乃是两队弩手,一队戟盾兵,一队刀盾兵。
弩手装备的是三石的步兵弩,戟盾兵装备的是两米长的标准步兵铁戟,外加“由”字形步兵盾,这步兵盾乃是木盾包铁皮而成,腰间是九十公分长的环首短刀。
而刀盾兵装备的环首长刀长度是一米二,外加一面重型步兵盾。
如今左翼第一阵,是五十名一手长戟一手步盾的戟盾正兵,和身后五十名双手持长戟的辅兵。
对,这河内运粮军中的两百五十辅兵,一律装备“卜”字型汉军制式长铁戟,戟长两米二!
和大多数汉末州郡一样,辅兵和正兵的区别在于,辅兵乃是服役不到一年的新兵,而正兵则是服役一年以上的老兵。
此外正兵步卒的甲胄防护要比辅兵好,辅兵只有一件札甲背心护住胸口,而正兵则是全身铁札甲,两臂都有臂铠。
另外正兵头盔乃是大铁甲片缀制,又叫做全包裹式盔,从头到脖颈都能护住,防护力较高,防护面积也大。
至于军官和骑兵的铁胄,不是平顶而是尖顶,上面还插着长长的羽毛,根据职位颜色还有区别。
而辅兵的头盔,则是汉朝从秦军的帻得到普及与改进而来,由秦朝时仅仅戴在发髻上,改进为一种平顶小帽,由布、皮、纱等制成,到汉末已演变成做成斜坡形的,这个就叫屋山帻或者汉帻。
且在帻上,还要戴上汉代特色的皮质武冠。这就成为汉军步卒主要的基础头盔。这种帻胜在轻便,却还是皮盔的性质。
在秦时,皮质屋山帻一般是作为精锐骑兵的标记,等到了汉代,慢慢就成为大部分官兵普遍装备了。武冠一般有系带,可以连同帻一起在下颌系住。
由于帻和冠基本都是配套的,因此后来帻与冠就逐步变成一体的了。
河内军的正兵和辅兵,和汉末其他州郡一样,除了甲胄之外,穿的都是直裾深衣,腿上是宽松的祒裤,脚下均是轻便的麻履。
至于皮靴,那是骑兵和屯长以上的军官才有的装备和待遇。
河内军左翼第一列是一队五十名戟盾正兵一线排开,身后是一队五十名双手持戟的辅兵,一百杆寒光凛凛的长铁戟整齐划一。
在阵线左侧戟盾正兵和持戟辅兵身后,则是河内郡兵弩手和泰山兵弩手各一队,前排戟盾兵的任务就是戟阵盾墙挡住敌军冲击,使得后排的弩手能输出伤害。
河内军的山坡右侧,兵力配置和左侧一样,只是前排从戟盾兵换成了刀盾兵,河内刀盾兵装备的是一米二的环首长刀,分量戟盾兵的长铁戟要轻的多,所以刀盾手配置的步兵盾是重型的步兵塔盾。
刀盾兵的塔盾除了挡敌方箭弩的攻击之外,更重要的是结成塔盾阵,抵挡可能的敌方骑兵冲击,
而左侧的戟盾兵,因为长铁戟比环首长刀重,左盾右戟,配置的是轻步兵盾,主要功能是防箭弩攻击,至于敌骑的冲击,两米长铁戟的密集戟阵才是抗骑兵的利器。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