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派来接应叶林所部的,乃是中郎将逄纪所领的一千五百步骑。
逄纪的副手,则是袁绍军中勇冠三军的颜良,而这一千五百步骑,差不多就是冀州渤海军的核心主力。
什么?袁绍的冀州军,不是有五千众之多吗,怎么才一千五百能战之兵?
还有,为什么带队的是逄纪?这货不是袁绍的谋士吗!
嘿!可别以为逄纪只是袁绍的谋士,大错特错,在叶林前世,历史上真正为袁绍领军的,乃是审配和逄纪,而田丰、沮授、许攸、郭图和辛评这些,才是袁绍的谋士。
可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才是是关东诸侯会盟讨董的初平元年正月里。
初平元年这个时候,冀州牧还是韩馥,而田丰、郭图、辛评、沮授、审配、鞠义、张郃、高览等一大堆牛人,可都还是冀州牧韩馥的部下。
袁氏四世三公,袁绍海内名望,可袁绍从雒阳挂印而去,出奔冀州之后,
真正跟随袁绍一起走的,不过逄纪、许攸二人,如今的关东盟主,大名鼎鼎的袁本初,手底下能用的人,不过逄纪、许攸、颜良和文丑而已。
逄纪表字元图,南阳人,正儿八经是袁绍的小同乡。
当初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因此南阳被称为”帝乡”。汉末南阳郡人口240万,为全国各郡之冠。
南阳郡治宛城的周长达36公里,比叶林前世90年代时的市区面积还大,
而且南阳人才辈出,灿若繁星,不仅刘秀的28个开国元勋大多出自南阳,还涌现出张衡、张仲景闻名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和医学家。
和曹操、王匡、张邈、鲍信们一样,逄纪和许攸,也都是袁绍在何进幕府中的好朋友。
只是曹操们想自己干,所以各自跑出雒阳,找一块地盘就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实力,而逄纪和许攸却死心塌地的跟着袁绍走。
因此来说,曹操、王匡、鲍信、张邈们,属于团结在盟主袁绍周围的盟友,而逄纪和许攸,则是袁绍的患难之交,以至于生死之交。
毕竟当初从雒阳挂印而去的时候,背后可是有董卓派的缇骑在追杀的!搞不好就会陪着袁本初一起掉脑袋的。
逄纪的中郎将,是当初大将军何进授的,虽然后来骑都尉和中郎将的头衔都烂大街一样铺天盖地,不过现在还只是初平元年,
中郎将还是一个比骑都尉更难得的头衔。
当然,手底下有兵马,你才有实力说话,否则哪怕给个空头的车骑将军,一样屁用没有。
逄纪手下有兵,他既替袁绍领军,又和许攸一起承担谋士的职责,
至于颜良,此刻的职务还是是可怜兮兮的别部司马,文丑呢,乃是门下督。
驻扎在汲县的五千冀州兵马,此刻已经到了快揭不开锅的程度。
袁绍出奔渤海郡后,虽然招兵买马筹划讨董,却被冀州牧韩馥派从事领兵看住。不许他擅自造反出兵讨董!怕给冀州惹事!
别看袁绍东拼西凑弄出了五千步骑,但钱粮完全赤字,全靠冀州牧韩馥接济度日。
若依着渤海郡此时的钱粮人口,顶多就能养三千人马,还是那种不出阵打仗,每天早晚两顿省着吃才养得活的程度。
汉末这个时间段,有时钱不钱的还不是最关键,没有足够稳定的粮食供应,再特么海内名望也肯定没法维持一支人马。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